七月的南沙银易配资,风把海的气味径直送到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向北,是广州;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向南,是伶仃洋。
如今,一条14.24公里的“四横三纵”城市路网率先合龙,把珠江三角洲最南端的岸线重新缝合进了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车行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从南沙南站驶出,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已然近在眼前。而围绕着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的生态堤绿地建成在即,雏形已现,建成开放后将有望成为广州最南端的最美看海公园。
大湾区文体中心周边的堤坝在不知不觉中“长个”,堤防已升级为200年一遇的生态海堤,站在已经堆载预压完成的堤顶,往前看是珠江口最开阔的伶仃洋,回过头看,则是一条如同绿色项链般的绿化廊道和开放式文化体育广场渐次铺展,形成“堤—滩—草—林”四级生态梯度。
“在新堤防建设时,我们特意退堤还海,就在退后的这片区域里,新建了人工沙滩,还配套建了沙滩戏水池。这样一来,不仅防洪能力提升了,还在海边为广州的市民新增了一片公开的亲水沙滩。”走在新建成的一片沙滩上,细软的沙子平添了不少滨海风情,南沙交投集团项目负责人郜明介绍,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生态堤〔项目名: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生态堤建设工程(21涌以南)〕将打造出阳光沙滩、贝壳湾、草坪剧场、日出剧场等特色景点。
“我们建设的理念是‘看得见的公园,看不见的堤防’,意思是海堤的防洪功能是核心,但我们不想让它显得生硬,而是要和周边环境融合。”郜明说道银易配资,“这种将硬质防洪设施消隐于自然景观之中的设计手法,在国内滨海岸线建设中颇具创新性。”
如果说堤防和沙滩是“广州最南端的海岸线”,草地则是“城市客厅的地毯”,也为未来市民露营提供了绝妙的空间。
小南现场看到,环绕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可谓“见缝插绿”。其中最让大湾区居民向往的,莫过于一片又一片的草地,“未来,这里绝对可以成为大湾区露营打卡网红点。”郜明介绍说。
除此之外,郜明还珍藏着一个“宝藏”日落点。“我们在这里奋斗了近两年,发现这里确实是看落日最美的地方。”走到落日驿站,这个郜明口中所说的“南沙最美驿站”时,他兴奋地介绍说,开放后,不管是落日余晖洒在伶仃洋上的景象,还是和远处的深中通道相映的画面,这里都是最佳观赏点。
傍晚时分,夕阳缓缓沉降于深中通道之上,繁忙的交通主干道、进出南沙港的船舶轮廓与金色海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天然壮丽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700多株原本散落在区域内的老榕树被原地保留,将与生态堤21涌以北(二期)的景观部分融为一体,综合利用。
“我们还推进了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东西两侧绿化廊道项目,包括东侧绿化廊道(位于灵新大道南延线西侧)和西侧绿化廊道(位于规划纵三路西侧)。”南沙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植入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形成迎宾景廊,打造进入一场两馆的城市生态门户新形象。
银易配资
站在广州最南端,耳畔是汽笛声,鼻尖是草香,吹拂着伶仃洋而来的海风,你能感受到南沙这座城市的脉动。
南沙
正以一场“向海而生”的
城市实践
把城市的发展边界
推向伶仃洋
也把世界的目光拉回珠江口
文字:谢子亮
图片:刘伟
编辑:胡霞霞
校对:刘嘉欣
二审:梁思静
终审:齐华伟、黄增才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银易配资
国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