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8月5日正式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垒富配资,明确自秋季学期起实施公办幼儿园大班保教费全免政策。
这一举措与7月28日发布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形成政策联动,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0-3岁育儿现金补贴(每年3600元/孩)与5-6岁学前教育减免的全国性覆盖,两项政策间隔仅一周,释放出推进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人口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强烈信号。
政策突破:学前教育免费落地
根据《意见》,2025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将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民办园适龄儿童则按同类公办园标准减免费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指出:“此次调整实质是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向学前教育延伸,初步打通了0-3岁托育补贴与3-6岁幼儿园教育的政策壁垒,形成教育阶段对生育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社会建设的全链条支持。”
中央财政在此过程中将承担主体责任。以广州为例,公办全日制规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823元/月,公办全日制示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995元/月。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东部发达地区如广东需配套不低于50%的资金。董玉整认为:“这种分级负担机制既保证政策的全国统一性,又兼顾地区差异,标志着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人口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加速成型。”
垒富配资
制度创新:全国首创育儿现金补贴
稍早前颁布实施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更具里程碑意义。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年可获3600元现金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这是我国首次建立普惠性育儿现金补贴制度,”董玉整强调,“不同于以往阶段性、局部性补助,其规范性与长期性彰显了中央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坚定决心。”
补贴资金同样采用央地共担模式,东西部地区实施差异化分担比例。董玉整分析:“这种设计既避免地方财政过度承压,又确保政策可持续性和可及性。当财政投入真正体现出并越来越多体现出‘优先投资于人’的价值理念时,当下较突出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压力大等压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诸多难点痛点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政策联动:织密民生保障网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两项新政正与医疗、教育、住房等相关友好政策形成系统和整体协同效应。广州越秀区二孩母亲王女士算了一笔账:育儿补贴加幼儿园免费,一年可节省近2万元。董玉整指出:“当前,财政收入和分配确实遇到一点困难,越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我们越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真正践行‘优先投资于人’的政绩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随着教育公平向学前阶段延伸,现金补贴直接减轻家庭负担,人口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政策评估的现实标尺垒富配资,涵盖大健康、大人口、大卫生、大数据的现代民生保障体系正加速推进。
系统思维:全周期支持框架成型
此次政策密集出台的深层逻辑,源于对人口形势的精准研判。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954万,死亡人口1093万,总人口在2023年减少208万人的基础上,再减少139万。随着少子化现象的逐渐加深,全国幼儿园数量逐渐减少。2024年幼儿园数量比上年减少了2.11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比上年减少508.99万人。
董玉整特别澄清:“幼儿园大班免费与部分地区高中免费是不同范畴,其政策核心是通过教育减负衔接0-3岁补贴,打通生育支持服务链条。当托育补贴、学前教育免费、育儿现金补贴形成政策矩阵,生育支持服务框架就逐渐连贯起来。”未来,中班、小班也会逐步纳入免费范围,框架将更加完整、贯通。
“采取这些措施不是短期应对,而是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人口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必然推进”。董玉整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人口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体现了“大人口观”的整体系统思维。从幼儿园建设到“十五五”全面规划,从财政资金投向到公共服务布局,人口因素正成为制定社会政策的重要基准。
未来转型:从数量到质量的人口发展
在人工智能重塑劳动力市场的背景下,董玉整提出:“生育支持需从数量保障转向质量跃升。”他阐释人口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没有一定人口基数,难出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和顶尖人才;但缺乏综合素质,人口红利、人才红利也将无从谈起。”
政策端已显现转型趋势。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免费学前教育时,直指家庭教育成本痛点,新政将惠及约1200万人。董玉整展望:“政策的短期效应难以逆转生育率下降趋势,但制度方向已明。不长的时间内将实现幼儿园阶段保育教育费全免,婚检孕检等公共服务持续强化,弹性就业制度扩大覆盖,托育、保育、教育以及住房等政策形成系统支持力量,如此,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
随着8月底各地细则落地,中国特色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将进入快车道。在幼儿园出现关闭潮与龙年出生小高峰的交错中,政策组合拳正为“想生不敢生”的年轻人注入信心——这不仅是家庭减负的经济账,更是民族复兴的人口基石。正如董玉整所言:“当城市建设、产业规划始终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真正做到‘优先投资于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才会得到真正的全面的体现。”
记者 | 景禾
编辑 | 白榆 责编 | 苏海宁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垒富配资
国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